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病因包括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等。症状主要为产后阴道出血、腹痛、发热等。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清宫术、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产后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禁止性生活、按要求进行产后检查等。
1.病因:
胎盘、胎膜残留:分娩后如果胎盘、胎膜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蜕膜残留:蜕膜未完全剥离,或剥离的蜕膜残留于子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也会导致出血。
子宫复旧不良:多因产妇体质虚弱,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过早操劳,或手术创伤,导致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子宫血管,而致出血。
感染:产后过早性交,病原体经阴道上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影响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同时伴有阴道大量出血。
2.症状:
产后阴道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后,出血量通常较多,可伴有血块。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通常为阵发性疼痛。
发热:如果出血量较多或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
3.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等。
药物治疗:使用宫缩剂、抗生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
清宫术:如果胎盘、胎膜残留,需要进行清宫术,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物。
手术治疗:如果子宫复旧不良或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
4.预防:
产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产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后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