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儿童多见。常见的病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游泳、喂奶方式、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等。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内流脓、发热等。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鼓膜切开术等。
1.咽鼓管功能障碍:小儿咽鼓管较宽、短、平直,呈水平位,故鼻咽部感染易侵及中耳。
2.感染: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3.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4.游泳: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5.喂奶方式:给孩子喂奶时应将婴儿抱起,呈斜侧卧位,头部竖直,不要让奶汁流入外耳道。
6.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1.耳部疼痛:急性中耳炎发作时,耳部会出现疼痛,通常是隐痛或搏动性疼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头部或颈部。
2.听力下降:听力下降是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觉听力不如以前清晰,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听清声音。
3.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出现的嗡嗡声、鸣声或其他异常声音。
4.耳内流脓:在鼓膜穿孔后,患者的耳内可能会流出脓液,脓液的颜色和质地可能会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5.发热:在急性中耳炎发作时,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急性中耳炎,以消灭中耳内的细菌感染。此外,还可能会使用一些止痛药和退烧药来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2.鼓膜切开术:如果鼓膜已经穿孔,并且脓液无法排出,医生可能会进行鼓膜切开术,以排出脓液并促进鼓膜愈合。
3.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游泳、擤鼻涕等可能导致感染加重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甚至导致听力损失。因此,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细菌和病毒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中耳炎。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儿童的耳部清洁,避免让儿童仰卧位吃奶,避免给儿童挖耳朵等。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例如: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之一。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如前所述,不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可能会导致鼻涕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3.游泳:游泳时,如果水进入外耳道,且没有及时清理干净,也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4.耳内感染:如果耳内有湿疹、霉菌等感染,也可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此外,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待太久等。
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缺陷患者等,他们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这些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耳部保健,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部感染。
总之,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可以很快治愈。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