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 有痰
小儿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咳痰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和手术治疗。家长应注意预防,远离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需注意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一、引言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小儿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咳痰等。如果小儿鼻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鼻窦炎、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并发症,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二、症状
1.鼻塞
鼻腔分泌物增多,导致鼻塞,使得孩子只能用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腺样体面容。
2.流涕
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季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
当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称筛前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
5.记忆力下降
孩子的鼻炎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6.咳嗽、多痰
鼻和鼻咽是上气道的重要防御器官,也是异物容易误入的部位。由于炎症刺激,可导致咳嗽、多痰。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1)血管收缩剂
能收缩鼻腔肿胀的黏膜,以利鼻窦引流。但血管收缩剂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失效后反跳性鼻充血。
(2)黏液促排剂
可以稀化鼻涕,促进鼻涕的排出,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
(3)抗组胺药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能够改善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4)糖皮质激素
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够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免疫疗法
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患儿逐渐耐受该过敏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
3.手术治疗
如果小儿鼻炎是由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的,或者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缓解症状。
四、预防
1.远离过敏原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在花粉播散的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
2.保持鼻腔清洁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减少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3.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鼻炎的发生。
4.注意保暖
气候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5.避免接触感染源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接触感染源。
五、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患鼻炎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2.老年人
老年人患鼻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不注意,可能会延误病情。因此,老年人在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孕妇
孕妇患鼻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在分娩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鼻炎病史,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结语
小儿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如果孩子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