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其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痛、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蛋白尿、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孕妇应定期产检,注意饮食和运动,医生应警惕此病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1.恶心、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多发生在产前1~3天,少数在产后发病。
2.上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可向右肩部放射。
3.黄疸:出现于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加深。
4.凝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5.低血糖:由于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糖降低。
6.蛋白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7.头痛、头晕: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8.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如果在妊娠期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住院治疗,采取积极的保肝、降酶、退黄等措施,必要时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对于孕妇来说,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此外,孕期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进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医生来说,在接诊妊娠期患者时,应高度警惕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可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总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需要孕妇和医生共同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