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急性黄疸肝炎
该内容主要介绍了早孕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基本信息、症状、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内容。指出其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一般采取一般治疗、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一、基本信息
1.年龄:生育期女性
2.性别:女
3.生活方式:多有孕早期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妊娠反应,常因进食不足加之呕吐、腹泻等导致营养不良、饥饿及药物肝损害。
4.病史:半数患者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半数患者伴有低热、乏力、腹胀、肝区痛等症状。
二、症状
1.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减退、腹胀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继而出现黄疸。
2.黄疸
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尿色加深,如浓茶色。
大便颜色变浅,甚至陶土色。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皮肤瘙痒。
可有乏力、发热、头痛等症状。
三、检查
1.血液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提示黄疸。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2.尿液检查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肝脏、胆囊、脾脏等情况。
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4.病原学检查
检测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有助于明确病因。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1.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2.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3.肝功能检查异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饮食清淡,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恶心、呕吐明显者,应静脉补充营养。
2.保肝治疗
给予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肌苷等。
缓解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
3.抗病毒治疗
对于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于乙型和丙型肝炎,可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4.对症治疗
皮肤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
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
六、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危及生命。
七、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2.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