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肛裂的症状有哪些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症状主要包括疼痛、便血、便秘和肛门瘙痒。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在治疗肛裂时需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肛门局部卫生、避免久坐久站。
1.疼痛:典型的肛裂疼痛具有周期性。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引起肛管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便后数分钟可缓解,称为疼痛间歇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到数小时,临床称为括约肌挛缩痛。
2.便血:排粪时,损伤创面,可致裂口出血。一般出血不多,粪便上染有血丝,或便后鲜血点滴,手纸带血。
3.便秘:多因患者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变得干硬,而此时排便,则会使裂口创伤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4.肛门瘙痒:由于裂口溃疡面或皮下瘘管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瘙痒。自觉肛门常潮湿不爽,并可使内裤染污。
对于肛裂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应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同时,应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
2.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等药物缓解疼痛。还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肛裂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肛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调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过度用力,定时排便。
3.注意肛门局部卫生:保持肛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肛门。
4.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肛裂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肛裂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治疗。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肛裂愈合缓慢或复发。因此,这些患者在治疗肛裂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
3.孕妇是肛裂的高发人群,由于子宫增大,可压迫直肠,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发生肛裂。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肛裂的发生。
总之,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肛门局部卫生,避免久坐、久站,以促进肛裂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