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办,怎么降低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长期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压力,控制体重)和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压)是控制血压的关键。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需特别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特定的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二、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当高血压引起其他疾病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头痛:头部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头晕:头部发昏,眼前发黑,严重时可能晕倒。
3.鼻出血:鼻腔出血,出血量较多且不易止住。
4.颈项发紧:后颈部发紧,疼痛,头部转动不灵活。
6.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威胁身体健康。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四、如何降低高血压?
1.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戒烟限酒。
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控制体重:保持理想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如果生活方式改善后,血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需要服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有多种类型,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水肿等;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儿童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肥胖、遗传、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治疗儿童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儿童高血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影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发育,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2.孕妇高血压
孕妇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
孕妇高血压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增加孕妇发生心脏病、脑卒中、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的风险。
治疗孕妇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孕妇高血压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老年人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可能会逐渐升高。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方法与成年人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药物选择:应选择降压效果平稳、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用药剂量: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注意事项: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站立等,以免发生低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更加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