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得的甲亢吗
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病因多样,症状包括代谢增加、甲状腺肿、眼征等,诊断标准包括高代谢症状、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休息、心态、感染等方面,妊娠期患者需注意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甲状腺功能监测等,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需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服用含碘药物和食物、注意药物副作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妇女、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时需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
一、甲亢的病因有哪些?
1.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甲亢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甲亢的80%~85%。
2.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女性,常伴有甲状腺肿。
3.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结节外滤泡自主性分泌TSH而引起甲亢。
4.碘甲亢:碘摄入量过多导致甲亢。
5.桥本甲亢: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发生甲亢。
6.新生儿甲亢:母患Graves病,新生儿可发生甲亢。
7.垂体性甲亢:垂体外照射、垂体瘤等。
二、甲亢的症状有哪些?
1.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出现心慌、手抖、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
2.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
3.眼征:分为浸润性眼病和非浸润性眼病。前者又称Graves眼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占Graves病的20%~50%。浸润性眼病多见于成年患者,主要与眶周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有关,常为单侧性突眼,可与甲亢同时发生,或在甲亢之前或之后发生。
三、甲亢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
3.血清TSH降低,FT3、FT4升高。
4.甲状腺摄131I率增加。
5.Graves病患者TRAb、TSAb阳性。
6.眼部CT或MRI有眶周水肿。
四、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
2.放射性碘治疗:利用甲状腺高度摄碘能力和碘131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
3.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或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不能坚持服药者。
五、甲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制含碘食物的摄入。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4.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5.按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六、甲亢患者在妊娠期需要注意什么?
1.甲亢患者在计划妊娠前,应咨询内分泌科和妇产科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使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妊娠期禁用放射性碘治疗。
3.抗甲状腺药物首选丙基硫氧嘧啶,因其通过胎盘的量少。
4.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孕早期每2~4周监测1次,孕中、晚期每4~6周监测1次。
5.分娩后如需继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继续原剂量或酌情减量,产后3天左右减量。
七、甲亢患者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故应定期复查。
2.避免服用含碘药物和食物:含碘药物和食物可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疗效,故应避免服用。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或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八、特殊人群甲亢的治疗注意事项有哪些?
1.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应适当减少剂量,并密切监测心率、心律等变化。
2.儿童:儿童甲亢的治疗应尽可能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应慎用。
3.妊娠期妇女:妊娠期甲亢的治疗应首选抗甲状腺药物,禁用放射性碘治疗。在孕早期,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应适当增加,孕中、晚期可适当减少。
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应慎重,剂量应适当调整,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甲亢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