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指肝脏在短时间内(通常数周至数月内)因感染、药物、毒素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的疾病。
急性肝炎以肝细胞炎症、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为突发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等。常见的病因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此外,过量饮酒、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毒蘑菇中毒或代谢异常(如脂肪肝急性加重)也可能诱发急性肝炎。若未及时干预,病情可能进展为肝衰竭,威胁生命。
出现上述症状或疑似接触肝炎病毒后,应立即就医,通过肝功能检测、病毒标志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病毒、保肝、退黄等综合措施,同时严格遵医嘱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