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小管性酸中毒、低钾血症
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常同时存在,二者互为因果,治疗上主要针对病因治疗、纠正酸中毒、补充钾盐等,同时注意饮食调整。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HCO3-)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H+)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氯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Ⅱ型)、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Ⅲ型)及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3.5mmol/L。导致低钾血症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钾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不足。
钾丢失过多:
经肾脏失钾: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呋塞米等排钾性利尿药的使用、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经皮肤失钾:如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碱中毒:大量输入库存血、使用大量碱性药物等可导致细胞外酸中毒,使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胰岛素缺乏:使用胰岛素后,细胞摄糖增加,糖原合成增加,同时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时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
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常同时存在,因为肾小管性酸中毒会导致肾脏对HCO3-的重吸收和H+的排泄发生障碍,从而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此外,低钾血症也会加重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症状。
对于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病因治疗: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肾小管性酸中毒,可手术治疗或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治疗;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性酸中毒,应停用相关药物。
纠正酸中毒:根据病情轻重,可给予碳酸氢钠等药物纠正酸中毒。
补充钾盐:根据血钾水平和缺钾程度,可口服或静脉补充钾盐。
其他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其他并发症等。
总之,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是两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