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不明,主要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腹泻、呕吐、血尿、蛋白尿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对症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起病情况、肾脏受累程度等,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过敏性紫癜,防止病情进展。
一、病因
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
1.皮肤症状:双下肢及臀部对称性紫癜,可高出皮面,有时可伴有荨麻疹,多发生在四肢关节伸侧及臀部,紫癜可融合成片,成出血性水疱或坏死。
2.关节症状:可有单个或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局部可有红肿、疼痛,有时可出现关节腔积液。
3.胃肠道症状: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
4.肾脏症状:多在紫癜发生后1周内出现,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三、诊断
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
四、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接触过敏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饮食。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抑制免疫反应。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可防止血栓形成。
3.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纠正贫血等。
4.肾脏替代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五、预后
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起病情况、肾脏受累程度等。一般来说,儿童患者的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成人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六、预防
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过敏性紫癜,防止病情进展。
七、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较高,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治疗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的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应注意定期复查。
总之,过敏性紫癜转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