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数天至数周内。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肾活检等综合判断,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凝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引言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HSP)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临床表现除了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数天至数周内。HSP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
二、症状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尿:出现蛋白尿是紫癜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蛋白尿的程度可轻可重。
2.血尿:血尿也是紫癜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3.高血压:部分紫癜性肾炎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4.水肿:少数患者可出现水肿,多为轻者。
5.其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腰痛、乏力等症状。
三、检查
1.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等检查。
2.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抗核抗体等检查。
3.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4.肾活检:对于病情严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肾脏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四、诊断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肾活检等综合判断。诊断要点如下:
1.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过敏性紫癜的表现。
2.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
4.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五、治疗
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过敏性紫癜,避免接触过敏原。
2.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3.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降压、利尿、消肿等。
4.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5.抗凝治疗: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使用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
6.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紫癜性肾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六、预防
紫癜性肾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过敏性紫癜,避免接触过敏原。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
3.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4.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七、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孕妇:孕妇患者的治疗应更加谨慎,应权衡治疗的利弊,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患者的肾脏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会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八、预后
紫癜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的轻重、治疗的早晚、是否有并发症等。一般来说,轻型紫癜性肾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重型紫癜性肾炎患者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