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病因、临床表现、病理。
1.病因
链球菌肾小球肾炎常继发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的免疫反应。
IgA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与黏膜免疫异常有关,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等黏膜感染后诱发,但并非由特定病原体直接感染肾脏所致。
2.临床表现
链球菌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即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少尿及肾功能减退。
IgA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通常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蛋白尿,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但一般肾功能损害相对较轻且进展缓慢。
3.病理
链球菌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上皮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IgA肾病光镜下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样或团块样在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