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痛,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低血糖,腹痛,以及其他症状,如低热、头痛、头晕、烦躁、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因此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孕期健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1.恶心、呕吐、上腹痛
多为先兆子痫或子痫出现后发生,少数病例在脂肪肝确诊前即有呕吐。恶心、呕吐、上腹痛可能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首发症状。
2.黄疸
出现于部分患者,多在起病后1~3天内即达高峰,可于短期内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多高于171μmol/L,常伴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3.凝血功能障碍
常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且出血倾向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
4.肾功能不全
部分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少尿或无尿,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低血糖
部分患者起病后短期内可出现低血糖,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不足有关。
6.腹痛
常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7.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外,尚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糖尿病史、多胎妊娠等的孕妇,应密切关注孕期健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