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颅内低压性头痛
颅内低压性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头痛类型,以下是关于颅内低压性头痛的一些信息: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原因:
1.脑脊液压力降低: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的生成减少或吸收增加,使脑脊液的量减少,压力降低。
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内血栓形成,阻碍了脑脊液的回流,导致颅内压降低。
3.感染:脑膜炎、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脑脊液的成分改变,引起颅内压降低。
4.头部外伤:头部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液漏出,可导致颅内压降低。
5.其他原因:腰椎穿刺、脊髓造影等操作后,也可能出现颅内低压性头痛。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特点:
1.体位性头痛:患者在直立或坐位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或缓解。
2.头痛多位于额部或枕部,可伴有颈部疼痛。
3.头痛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逐渐加重。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诱因、病程等。
2.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如果脑脊液压力降低,结合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
4.其他检查:头颅CT、MRI等检查可排除其他颅内病变。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2.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颅内低压的原因进行治疗,如去除颅内静脉窦血栓、控制感染等。
3.对症治疗:给予止痛药物缓解头痛,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4.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蛛网膜下腔,增加脑脊液压力。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预防:
1.避免腰椎穿刺后过早下床活动。
2.脑脊液漏患者应保持头部清洁,避免感染。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头部外伤等。
需要注意的是,颅内低压性头痛虽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肿瘤、脑膜炎等。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尤其是体位性头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