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女性比男性多见,儿童几乎只见于肛管后正中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肛管解剖结构、便秘、肛管狭窄、内括约肌痉挛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肛门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肛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肛管解剖结构: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且肛管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肛裂最常见。
2.便秘:排便时因干燥粪便通过肛管,易引起肛管皮肤裂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
3.肛管狭窄:先天性肛管狭窄、后天性肛管损伤或感染等导致肛管狭窄,粪便通过困难,排便时用力过度,易使肛管皮肤裂伤。
4.内括约肌痉挛:肛裂患者常有肛管内括约肌痉挛,导致溃疡不易愈合。
肛裂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肛门检查。肛门检查时可见肛裂的典型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肛乳头肥大。
肛裂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
1.非手术治疗:
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坐浴: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
局部外用药物:肛裂膏、硝酸甘油软膏等,可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2.手术治疗:
肛裂切除术:适用于陈旧性肛裂,可彻底切除肛裂及溃疡面。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适用于肛管括约肌痉挛的肛裂患者。
肛裂的预防主要是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对于肛裂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以减少肛裂的发生。
2.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
4.避免久坐久立: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5.定期复查:如有肛裂复发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预防肛裂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