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也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正常心脏的电活动是由窦房结发出冲动,有序地传导至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室颤时,心室肌出现快速、无序的颤动,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泵血。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紊乱,多个异位起搏点同时发放冲动,或者心肌局部出现折返激动,引发心室肌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室颤发生时,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室颤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缺血、缺氧易引发室颤。此外,心肌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中毒)、电击伤等也可能诱发室颤。
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进行电除颤,这是恢复窦性心律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配合心肺复苏(CPR),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并给予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等,以提高除颤成功率和改善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