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一般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先天性疾病、糖尿病、手术损伤等。
1.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损伤,无论是外伤导致的脊髓骨折、脱位,还是脊髓炎、脊髓肿瘤等病变,都会破坏脊髓正常的神经传导通路,影响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2.先天性疾病
某些先天性疾病会累及神经系统,进而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例如脊柱裂,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椎管部分未完全闭合,脊髓和脊神经受到牵拉、压迫或直接暴露在外,影响脊髓神经对膀胱的控制功能,患儿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遗尿等。
3.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造成损害,是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诱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支配膀胱的神经,使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生障碍。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尿流变细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充盈性尿失禁。自主神经病变也会影响膀胱和尿道的协调功能,导致排尿反射异常。
4.手术损伤
盆腔或脊柱部位的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腰椎手术等,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从而引发神经源性膀胱。以直肠癌根治术为例,手术过程中若损伤了支配膀胱的盆神经,患者术后就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费力、尿不尽感等。脊柱手术中,若对脊髓或神经根造成牵拉、压迫或损伤,也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若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排尿异常症状,应警惕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能,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