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是全身性小血管炎导致的肾脏损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表现除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还有血尿和蛋白尿。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其病因有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预防方法包括预防感染、避免过敏、注意休息、调摄情志、定期复查等。
病因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过敏:食物、药物、花粉、虫咬等过敏。
其他:寒冷、劳累、外伤、精神紧张等。
症状
皮肤紫癜:高出皮肤的紫红色瘀点、瘀斑,可融合成片,对称分布,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常反复发作。
关节肿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可伴红肿、疼痛。
腹痛:阵发性脐周绞痛,或全腹剧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
血尿和蛋白尿: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轻重不一。
其他:部分患者可有头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等出血倾向。
检查
血常规:可有白细胞、血小板升高。
尿常规: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肾功能:可有肌酐、尿素氮升高。
免疫学检查:抗“O”、血沉升高,C3、C4降低。
腹部B超:可发现肾脏肿大、实质损害。
诊断
根据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临床表现,结合尿常规、肾功能、免疫学检查等结果,可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感染、过敏等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抗过敏: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改善血管通透性:使用维生素C、芦丁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一般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免疫抑制剂:对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者,可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纠正贫血等。
预防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患者、猫狗等。
避免过敏: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和药物,如海鲜、磺胺类药物等。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