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区别是什么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饮酒史,此外还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
1.病因:
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是其主要病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多种原因,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2.饮酒史: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长期饮酒史,通常男性饮酒≥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无饮酒史或饮酒量较小。
3.临床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乏力、肝区隐痛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
4.实验室检查:
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检查可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严重者可有胆红素升高。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白蛋白降低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检查多正常,少数患者可有ALT、AST轻至中度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
5.影像学检查:
酒精性脂肪肝: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脂肪浸润。严重者可出现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的表现。
非酒精性脂肪肝: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脂肪堆积。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肝脏回声增强、脾脏增大等表现。
6.治疗方法:
酒精性脂肪肝:首先应戒酒,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保肝治疗等。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肥、降血脂等。对于肝功能异常者,可给予保肝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
7.预后:
酒精性脂肪肝:若能及时戒酒并接受正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继续饮酒,病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较差。
非酒精性脂肪肝:若能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预后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脂肪肝,都应积极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