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疝的症状和治疗
脐疝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通常在脐带脱落后出现,症状为脐部形成肿块,可大可小,通常1岁内会自愈,若较大、出现嵌顿等则需治疗,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症状
脐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在新生儿身上,通常在脐带脱落后出现。其主要症状是在脐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半球形的肿块,通常不痛不痒,但是在哭闹、咳嗽、便秘等情况下,肿块会增大,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感。
二、治疗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的脐疝会在1岁内自行痊愈,因此通常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脐疝较大、出现嵌顿、绞窄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自愈的迹象,就需要考虑治疗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观察:如果脐疝较小,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只需要观察,等待其自然愈合。
使用脐疝带:使用脐疝带可以帮助固定脐部,减少脐疝的突出。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避免过紧或过松。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如果脐疝较大、出现嵌顿、绞窄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自愈的迹象,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在1岁以后进行。
手术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将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同时修复薄弱的脐环。手术方法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三、注意事项
1.观察脐疝的变化:需要密切观察脐疝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变化,如果发现脐疝突然增大、变红、疼痛等,可能是出现了嵌顿或绞窄,需要及时就医。
2.避免哭闹、咳嗽、便秘等:需要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便秘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腹压,导致脐疝更加突出。
3.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需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脐部有分泌物,可以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
4.注意饮食: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等。
5.按时就医:如果脐疝较大、出现嵌顿、绞窄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有自愈的迹象,就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