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如何与肠结核相鉴别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均可引起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等症状,且两者均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鉴别较为困难,但克罗恩病与肠结核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1.临床表现
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病变多位于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节段性分布。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等,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
肠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多有肺结核病史。好发于回盲部,也可累及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右下腹肿块等。
2.实验室检查
克罗恩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隐血试验常呈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α2、γ球蛋白升高。
肠结核: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粪便涂片抗酸染色或结核菌培养可阳性。
3.影像学检查
克罗恩病:X线或CT检查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段缩短变形等。小肠造影可见鹅卵石征、纵行溃疡、裂沟、瘘管等。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息肉样增生等。
肠结核:X线或CT检查可见肠管痉挛、激惹,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等。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主要位于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可有干酪样坏死物及息肉样增生。
4.治疗
克罗恩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并发症的治疗,如肠梗阻、肠穿孔等。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非常重要。
肠结核: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结核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需要注意的是,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对于疑似克罗恩病或肠结核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由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治疗方案不同,因此明确诊断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