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常用药
肺心病治疗药物多样,包括控制感染的抗生素(依病原体选,如阳性菌用阿莫西林,阴性菌选头孢曲松等,复杂感染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改善呼吸功能的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福莫特罗,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茶碱类如氨茶碱)与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减轻心脏负荷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和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还有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特定情况慎用)及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特殊人群使用时各有注意事项,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注意剂量调整与监测;儿童避免用影响发育药物,呼吸兴奋剂慎用;孕妇用药谨慎,权衡利弊;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关注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并监测。
一、控制感染药物
1.抗生素:肺心病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病情,需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抗生素。若为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若是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长期吸烟、反复感染的患者,病原体可能更复杂,可能还需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二、改善呼吸功能药物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短效的如沙丁胺醇,能迅速缓解喘息症状;长效的有福莫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慢性持续期患者。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舒张支气管。短效的如异丙托溴铵,长效的如噻托溴铵,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
茶碱类: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强膈肌收缩力。但此类药物治疗窗较窄,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
2.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可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用于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但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及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
三、减轻心脏负荷药物
1.利尿剂:可减轻水肿,降低心脏前负荷。常用的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2.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但此类药物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低影响重要脏器灌注。
四、其他药物
1.正性肌力药物:一般肺心病患者不需要常规使用,但在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选用,如地高辛,但因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时需谨慎。
2.抗凝药物: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肺心病患者易发生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可适当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中毒。使用利尿剂时,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指标。使用茶碱类药物时,因其治疗窗窄,老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尚未成熟。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喹诺酮类可影响儿童软骨发育,应避免使用。呼吸兴奋剂使用需谨慎,因其可能导致儿童烦躁、惊厥等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抗生素方面,青霉素类相对安全,而四环素类可致胎儿牙齿变色、骨骼发育不良,应禁用。支气管舒张剂中,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在必要时可谨慎使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一般不轻易使用,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使用利尿剂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密切监测血糖。若合并有高血压,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更密切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若合并有消化道溃疡,使用茶碱类药物可能加重溃疡症状,需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