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预激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心脏预激综合征症状多样,部分患者无症状,仅检查时偶然发现,需定期体检监测。有症状者,一是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常见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分钟,突然发作与停止,持续时间不等,可致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症状,特殊职业者发作有安全隐患;还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室率超180次/分钟,引发胸闷胸痛,增加血栓形成与脑栓塞风险。二是其他症状,心律失常久发可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严重心律失常致脑供血不足可引发晕厥。特殊人群中,儿童表述不清需家长留意,避免剧烈运动,优先非药物治疗;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需积极治疗并控制基础病;孕妇心脏负担重,治疗要考虑胎儿,定期产检关注自身与胎儿情况。
一、部分患者无症状
心脏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类患者可能日常生活、运动等均不受影响,但仍需定期体检监测心脏情况,因为即便当下无症状,未来也存在因预激综合征引发心律失常等症状的风险。
二、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1.心动过速:这是预激综合征患者常见症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较为多见,发作时心率常可达150250次/分钟。患者会突然感觉心跳明显加快,自觉心慌、心悸,就像心脏要“跳出嗓子眼”,这种心跳加快往往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发作持续时间可短至数秒,也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若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长,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比如一些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脑供血不足症状,尤其在老年人或本身存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对于从事特殊职业,如高空作业、驾驶等人群,心动过速发作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2.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通常极快,可超过180次/分钟。患者除有心慌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胸闷、胸痛。这是因为快速的心室率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心肌供血相对不足。而且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易形成涡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运行至脑部等重要器官,可引发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三、其他症状
1.心功能不全症状:若预激综合征导致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发展为心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最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如爬楼梯、快走时感觉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乏力、水肿,水肿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对于原本就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更容易因预激综合征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2.晕厥: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急剧减少,引起脑供血严重不足,可导致患者晕厥。晕厥发生前患者可能先有头晕、黑矇等先兆症状,随后意识丧失、摔倒。反复晕厥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摔倒后可能导致骨折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储备能力相对较弱。若儿童患有预激综合征,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可能表述不清,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有无异常表现,如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避免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防诱发心律失常。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监测病情变化。由于儿童用药需谨慎,对于预激综合征引发症状需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用药,务必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预激综合征引发的心律失常可能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病情。例如,快速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因此,老年人确诊预激综合征后,除积极治疗预激综合征相关症状外,还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大幅波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基础疾病指标。
3.孕妇:孕期女性心脏负担加重,预激综合征可能使这种负担进一步加剧。孕妇若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上,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包括心脏相关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心脏情况及胎儿发育情况。日常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为胎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