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心肌供血不足。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多样,典型表现为胸痛,呈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常在心前区,可放射至肩背部、上肢等。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其发作更不规律,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能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发作,且硝酸甘油缓解效果欠佳。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悸、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措施,以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