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慢性疾病,病因包括肩峰形态异常、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等,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肩关节。
1.肩峰形态异常:如肩峰前外侧端骨刺形成、钩状肩峰等,可导致肩峰下间隙变窄,增加肩峰下结构与喙肩穹之间的撞击风险。
2.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的慢性炎症可导致滑液分泌增多、囊壁增厚,从而增加肩峰下结构与滑囊之间的摩擦力,加重撞击损伤。
3.肩袖损伤:肩袖的退变或撕裂可导致肩关节稳定性下降,在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袖组织容易与肩峰下结构发生撞击。
4.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肩关节活动时易与肩峰下结构发生摩擦,长期刺激可导致腱炎、腱鞘炎甚至断裂。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尤其以外展、上举时疼痛明显。疼痛可向三角肌止点、颈部或上肢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痛醒、肩关节无力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肩关节前方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抗阻力外展试验可呈阳性。
对于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包括肩峰下减压术、肩袖修补术等。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对于有肩部外伤史、肩袖损伤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预防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