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数可自愈,少数可能遗留心律失常甚至扩心病,预后与病情轻重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好发于夏、秋季。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多数患儿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部分患儿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苍白、多汗、气促、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
如果小儿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休息: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肌的恢复。
营养心肌:可以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磷酸肌酸钠等药物营养心肌。
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对症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轻症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自愈,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严重,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能会遗留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定期复查。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