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啊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根据LVEF可分为HFrEF、HFmrEF和HFpEF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衰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
1.病因
基本病因:包括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
诱因: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
2.症状
不同程度的心衰症状不同。
左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等症状。
右心衰: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下肢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
全心衰:同时存在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3.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可以测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判断是否有心衰。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可以了解身体的一般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和评估心脏功能。
4.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方法,可以测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有心衰。
心衰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同时超声心动图提示LVEF<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
5.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手术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
其他治疗:如心脏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
6.预后
心衰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等。
经过积极治疗,部分心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可以提高。
但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7.预防
预防心衰的发生和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
避免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情绪激动等。
总之,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预防感染等诱因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