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等,高危人群更易感染。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1.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0%。
2.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30%。
3.卡他莫拉菌:卡他莫拉菌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5%。
4.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
5.其他病原体:如呼吸道病毒、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可能有所不同。此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补充水分等。
2.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咳嗽时给予止咳治疗等。
4.并发症治疗:如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滥用。同时,高危人群应注意预防感染,如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