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的方法包括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测定、尿香草扁桃酸测定、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IBG闪烁扫描等)以及激发和抑制试验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综合考虑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1.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测定:嗜铬细胞瘤释放的儿茶酚胺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较高。因此,测定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嗜铬细胞瘤。
2.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VMA是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测定尿VMA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嗜铬细胞瘤。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上腺区的肿瘤。
CT或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间碘苄胍(MIBG)闪烁扫描:可用于检测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
4.其他检查:
激发试验:如可乐定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等,可激发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从而使血压升高,有助于诊断。
抑制试验:如酚妥拉明试验,可抑制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使血压下降,有助于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检查方法可能需要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诊断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诊断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3.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观察。
总之,诊断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如果怀疑患有嗜铬细胞瘤,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