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表现
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急性加重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预防感冒、加强锻炼、改善环境卫生等。
1.症状
咳嗽、咳痰:多为慢性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在冬春季节加重。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甚至休息时也有呼吸困难。
乏力:全身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心悸:多在劳累后出现心悸,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
紫绀:口唇、指甲出现紫绀,是缺氧的表现。
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2.体征
肺气肿体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叩诊胸廓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干、湿啰音,心音遥远。
右心衰竭体征: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脏肿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3.并发症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消化道出血:多由胃黏膜病变或应激性溃疡引起。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可增加,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血气分析:可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胸部X线检查:可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的表现。
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内径,估测肺动脉压力。
5.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合病史,一般可做出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肺心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6.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氧疗:纠正低氧血症。
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即可得到改善,对治疗无效或较重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
缓解期治疗: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预防呼吸道感染。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长期家庭氧疗。
7.预防
戒烟。
预防感冒。
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改善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粉尘等有害气体的刺激。
总之,肺心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积极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