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水肿抢救治疗的具体措施
急性肺水肿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体位调整上,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特殊患者要注意支撑与防误吸;吸氧采用高流量鼻导管(68L/min并关注二氧化碳潴留风险)或面罩吸氧(注意皮肤情况);药物治疗涵盖吗啡(注意禁忌人群与不良反应)、快速利尿剂(监测电解质与调整剂量)、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注意监测血压、现配现用与避光,硝酸甘油注意不良反应与禁忌人群)、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类注意使用情况、谨慎使用与监测血药浓度,非洋地黄类依血压心率调整剂量);同时积极进行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监测与护理方面,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安慰。
一、体位调整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前负荷。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需注意支撑其身体,保证坐位的稳定性与舒适性,避免因体力不支而摔倒。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防止误吸等情况,可将头偏向一侧。
二、吸氧
1.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一般给予68L/min的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有二氧化碳潴留风险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防止吸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2.面罩吸氧:必要时可采用面罩吸氧,能提供更高的吸氧浓度。但对于面部皮肤敏感或有破损的患者,需注意选择合适的面罩,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三、药物治疗
1.吗啡:可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同时舒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颅内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可迅速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尤其是血钾水平,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3.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可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由于硝普钠见光易分解,需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
硝酸甘油:主要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降低心脏前负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对于青光眼患者禁用。
4.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如毛花苷丙,适用于快速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前需了解患者近期洋地黄使用情况,避免过量中毒。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用过程中需根据血压、心率等调整剂量。
四、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原发病因,如控制高血压、纠正心律失常、治疗心肌梗死等。对于有明确病因且可纠正的患者,病因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改善心功能。
五、监测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增加监测频率。
2.出入量管理: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维持出入量平衡。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
3.心理护理:急性肺水肿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