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应该怎么办
胎盘早剥的应对涉及急救、医院治疗、产后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救时立即呼叫120,患者平卧并抬高下肢,有条件监测生命体征;医院治疗含一般治疗(吸氧、建静脉通道、监测胎儿)、药物治疗(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手术治疗(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抗感染和心理护理;特殊人群如高龄、有高血压病史及多胎妊娠孕妇,应严格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劳累碰撞,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急救措施
1.立即呼叫急救:一旦怀疑胎盘早剥,不管在何种场合,都应马上呼叫急救人员,如拨打120,因为胎盘早剥情况危急,需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2.保持平卧:患者应立即保持平卧体位,这样能使身体各器官尤其是子宫得到相对充足的血液供应,避免因体位变动加重胎盘早剥的程度,同时将下肢略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3.监测生命体征:如果现场有条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为后续医生诊断病情提供基础信息,如血压下降可能提示出血较多。
二、医院治疗
1.一般治疗
吸氧: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含量,保证胎儿和母体各器官的氧供,避免因缺氧导致胎儿窘迫及母体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充晶体液、胶体液,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防止休克发生,同时也方便后续给药。
监测胎儿情况: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态,若胎心出现异常,如胎心过快或过慢,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
2.药物治疗
宫缩抑制剂:对于孕周较小、胎盘早剥程度较轻且无胎儿窘迫的患者,可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等,抑制子宫收缩,尽可能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但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
糖皮质激素:对于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促进胎儿肺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手术治疗
剖宫产:如果孕妇出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面积大、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等情况,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尽快娩出胎儿,以挽救胎儿生命,同时也能及时控制出血,避免母体因大量失血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阴道分娩:对于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胎盘早剥为轻型、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考虑经阴道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同时持续监测胎儿情况。
三、产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产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观察有无产后出血、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若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处理。
2.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观察: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通过按摩子宫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颜色及有无凝血块等,若阴道流血量增多,应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
3.抗感染治疗:产后给予产妇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菌素类等,因为胎盘早剥后,产妇抵抗力下降,且胎盘剥离面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容易引发感染。
4.心理护理:产妇经历胎盘早剥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多关心产妇,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促进产后恢复。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需高度警惕胎盘早剥的可能,及时就医。因为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发生胎盘早剥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所以更要重视。
2.有高血压病史孕妇:此类孕妇应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头痛、眼花、腹痛等,要及时就诊。高血压可导致胎盘血管痉挛、破裂,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所以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子宫张力较大,易发生胎盘早剥。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腹部碰撞。定期产检,加强胎儿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多胎妊娠孕妇血容量相对增加,子宫增大明显,这些因素都使胎盘早剥风险上升,需格外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