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一定传染性,但传染强度因病原体不同而异。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肺炎链球菌等细菌通过咳嗽、咳痰产生的飞沫传播,健康人吸入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后,如果免疫力低下就可能被感染;流感病毒等病毒传染性较强,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流感流行季节,容易引发聚集性感染。
但是,并非所有接触病原体的人都会发病,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和自身免疫力可抵御部分病原体入侵。而且,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体内病原体数量减少,传染性也会降低。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可有效降低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