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发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夹层动脉瘤、血管炎、肌纤维发育不良、脑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一般会出现肢体偏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构音障碍或失语、头晕与头痛、嗜睡、昏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治疗,能溶解血栓,并且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患者存在大血管闭塞的情况,可以通过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等方法处理,能恢复局部血流,控制病情发展。
患者日常应卧床休息,头部可稍抬高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如果有吞咽困难,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
一旦出现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患者要尽快到医院就医,进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体格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