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15%~20%,可由心源性、非心源性或来源不明的栓子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昏迷等。头颅CT、MRI、TCD、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针对栓子来源进行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1.病因:
心源性:最常见,约占脑栓塞的60%~75%,在发生脑栓塞的患者中40%~50%有心源性栓子来源。
非心源性:见于各种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癌栓、寄生虫栓子等。
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患者查不到栓子来源。
2.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无前驱症状。
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昏迷等。
3.检查:
头颅CT:可明确梗死部位及范围。
头颅MRI: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有助于发现脑栓塞的栓子来源。
心电图:可发现心脏的异常。
4.治疗:
治疗原则: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等。
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可采用溶栓治疗,如rt-PA。
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再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5.预防:
针对栓子来源进行预防,如治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治疗心脏病等。
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