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可通过艾灸关元、三阴交、隐白等穴位来止血。崩漏在中医里是一种病证名,其产生通常和素体阳盛、脾肾亏虚、房事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思虑等因素相关,在西医学中可见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关元穴处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处,前正中线上,艾灸此穴能起到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效果;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艾灸此穴具有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的作用;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艾灸此穴具备苏厥醒神、健脾和胃、益气统血的功能。三穴共同作用,可调理冲任,达到固崩止漏的目的,能缓解女性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状况。临床在治疗崩漏时往往会搭配其他穴位一起艾灸,比如对于血热型崩漏可搭配血海、行间、曲池等穴位;血瘀型崩漏可搭配血海、太冲等穴位;脾虚型崩漏可搭配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肾阳虚可搭配肾俞、命门等穴位。
一、崩漏:
1.是中医病证名。
2.发病因素包括素体阳盛或脾肾亏虚、房劳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思虑等。
3.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二、穴位介绍:
1.关元穴:
(1)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2)艾灸功效为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2.三阴交:
(1)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2)艾灸功效有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3.隐白:
(1)位置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2)艾灸功效为苏厥醒神、健脾和胃、益气统血。
三、治疗应用:
1.三穴合用可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2.临床治疗会搭配其他穴位,如血热型配血海等穴位,血瘀型配血海等穴位,脾虚型配脾俞等穴位,肾阳虚配肾俞等穴位。
总结:崩漏可艾灸特定穴位来止血,且根据不同证型还可搭配其他穴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