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是怎么回事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具、玩具等间接传播。其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很快溃破后形成浅溃疡,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口角、唇缘及颊黏膜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病程一般为1-2周,可复发。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主要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注意疱疹性口炎的预防和治疗。
1.病因
疱疹性口炎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等,也可引起感染。
2.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簇集性小水疱,水疱很快溃破后形成浅溃疡。
患儿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
口角、唇缘及颊黏膜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
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复发。
3.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病史和症状进行诊断。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以确诊疱疹性口炎。
4.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口腔黏膜保护剂等缓解症状。
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烧药,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局部麻醉剂等。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疱疹性口炎可在儿童中引起高热、拒食等症状,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情况,及时就医。儿童使用退烧药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剂量使用,避免过量。
孕妇:疱疹性口炎对孕妇的影响较小,但在孕期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更容易感染疱疹性口炎,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免疫功能。
总之,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