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脑萎缩的症状是什么
酒精性脑萎缩主要有以下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早期近记忆力减退,后远记忆力也受影响,执行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因酒精损害海马体、额叶及注意网络等脑区及神经连接;精神与行为异常上,出现人格改变、幻觉妄想、情绪障碍,源于酒精致大脑神经递质紊乱;神经系统体征包括共济失调、震颤及认知功能相关体征,因小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大脑广泛区域受损;还有言语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长期饮酒人群、老年人、有肝脏疾病等基础病史者需警惕,已确诊患者家人应给予照顾并督促戒酒、治疗与复查。
一、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酒精性脑萎缩患者早期常出现近记忆力减退,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比如刚放下的东西就不记得放在哪里,刚刚和别人交谈的内容也难以回忆。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对过去的经历、人物等记忆模糊。这是由于长期饮酒损害了大脑的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研究表明酒精对海马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进而影响记忆功能。
2.执行功能下降:患者在完成复杂任务、制定计划、决策等方面存在困难。例如,在规划一次旅行时,难以合理安排行程、预订酒店和交通工具等。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额叶的功能,额叶是负责执行功能的重要脑区,长期酒精刺激可导致额叶萎缩,从而引起执行功能障碍。
3.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被外界干扰,在阅读、工作或学习时,常常无法集中精力,导致效率低下。这与酒精损害大脑的注意网络有关,大脑的多个区域协同维持注意力,酒精性脑萎缩破坏了这些区域之间的神经连接,进而影响注意力。
二、精神与行为异常
1.人格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人格衰退,原本开朗友善的性格可能变得冷漠、自私、对自身行为缺乏责任感。这可能是由于酒精对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的损害,影响了情感调节和人格塑造相关的神经通路。
2.幻觉和妄想:在一些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等;还可能产生妄想,如坚信有人要害自己、配偶不忠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酒精导致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有关,特别是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了大脑的感知和认知功能。
3.情绪障碍:常见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可能无故感到悲伤、沮丧,对生活失去兴趣,同时伴有紧张、不安、心慌等焦虑症状。长期饮酒扰乱了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平衡,从而引发情绪障碍。
三、神经系统体征
1.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如同醉酒状。这是因为酒精损害了小脑,小脑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小脑萎缩后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导致共济失调。患者在行走时,步幅增宽,左右摇晃,难以直线行走;在进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检查时,动作笨拙、不准确。
2.震颤:部分患者可出现手部、头部或其他部位的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或姿势性震颤。静止性震颤即在安静状态下肢体出现不自主的抖动,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姿势性震颤则是在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震颤,如双臂平举时。酒精对大脑黑质纹状体通路产生影响,干扰了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导致锥体外系功能失调,从而引发震颤。
3.认知功能相关体征:患者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可能出现认知功能相关的体征,如计算力下降,简单的加减法都可能出现错误;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力障碍,不知道当前的时间、身处何地以及周围的人是谁。这反映了大脑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
四、其他症状
1.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言语迟缓、含糊不清,表达能力下降,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大脑语言中枢及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语言功能受损。
2.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活动变得困难。这是因为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多方面的损害共同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
1.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均应高度警惕酒精性脑萎缩的发生,尽早戒酒是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长期大量饮酒对大脑的损害是进行性的,即使年轻人群身体代谢相对较好,但长期酒精刺激同样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2.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大脑对酒精的耐受性更差,饮酒导致脑萎缩的风险更高,且一旦发生脑萎缩,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饮酒。
3.有肝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饮酒后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更容易对大脑造成损害,这类人群应严格戒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脑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脑萎缩。
4.对于已经确诊为酒精性脑萎缩的患者,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认知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督促患者严格戒酒,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