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诊断需依靠多方面检查,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压,此外还需注意生活方式干预及并发症治疗。
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年龄、吸烟、肥胖、高盐饮食、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等病理改变。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理检查等。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此外,还可使用一些保护肾功能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并发症治疗:如出现水肿,可使用利尿剂;如出现肾功能不全,可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
肾脏替代治疗:如出现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肾病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等原发疾病,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