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是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的子宫大量出血,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胎膜残留、感染等,主要症状为产后阴道出血、腹痛、发热等,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产后检查、休息和饮食等。
1.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胎盘残留:如果胎盘部分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胎膜残留:胎膜残留也可能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感染:产褥期感染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
其他: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也可能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2.症状:
产后阴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咖啡色。
腹痛: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
发热:出血量多且时间长时,可能会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
3.诊断:
病史:询问产妇的分娩史、产褥期情况等。
体格检查:检查子宫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等。
辅助检查:如B超、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
4.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等。
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子宫收缩乏力时使用宫缩剂、胎盘残留时进行清宫等。
抗感染治疗:如果有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5.预防:
产褥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后检查。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总之,晚期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产妇在产褥期应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