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症状不明显,诊断主要检测乙肝病毒指标,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等,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最有效,患者需遵医嘱治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1.病因: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
2.症状:大多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3.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指标来确诊。
4.治疗: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等。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等。
5.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此外,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
6.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家属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感染。
7.特殊人群:
孕妇: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儿童: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儿童,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因此,老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总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