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肾小球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至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先驱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及全身症状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替代治疗和对症治疗。
1.蛋白尿:出现大量蛋白尿,通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即白蛋白和其他大分子蛋白同时排出。
2.血尿:常为肉眼血尿,可伴有红细胞管型。
3.水肿: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通常为轻者,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水肿。
4.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常为轻、中度高血压。
5.肾功能损害:迅速进展的肾功能损害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征。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对于有前驱感染史,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
2.替代治疗:如出现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
3.对症治疗:包括降压、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因素。同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