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早期有些什么症状
慢性心衰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症状减轻。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4.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
5.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为心功能受损的表现。
6.头晕、心慌:在心率显著增快时,患者可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7.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的心衰可导致肾灌注减少,出现少尿及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且在早期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或已经诊断为心脏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心衰。
此外,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休息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度。
2.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饱,戒烟限酒。
3.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4.按时服药: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慢性心衰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