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独立疾病,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其血压升高为钠潴留所致,且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肾上腺皮质腺瘤、单侧肾上腺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会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等症状。其诊断方法有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计算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做肾上腺CT或MRI检查、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等。其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首选螺内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劳累、感染等。
1.病因: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
肾上腺皮质腺瘤、单侧肾上腺增生是最常见的原因。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不明。
2.症状:
高血压:多数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等。
低血钾:部分患者可出现四肢无力、周期性瘫痪、心律失常等低血钾症状。
碱中毒:由于大量失钾,细胞内氢离子进入细胞外,导致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出现碱中毒。
3.诊断:
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计算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
做肾上腺CT或MRI检查,了解肾上腺有无腺瘤或增生。
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等有助于诊断。
4.治疗:
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单侧肾上腺增生者,可行手术切除腺瘤或增生的肾上腺。
药物治疗:螺内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首选药物,可纠正水钠潴留、降低血压。
5.注意事项: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劳累、感染等。
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应密切监测血压、血钾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在服用螺内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钾、肝肾功能,避免出现高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总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可治性高血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您有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