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全身性小血管炎导致的肾脏损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关节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脏损害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感染和劳累,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还需定期复查。
1.皮疹:皮疹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伸侧,可累及臀部及上肢,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可伴有瘙痒。
2.关节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关节肿胀疼痛,多发生于紫癜出现后1周内。
3.腹痛:可有阵发性脐周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
4.血尿和蛋白尿:约半数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多为轻、中度。
5.水肿: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
6.高血压:少数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7.肾脏损害: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若病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抗“O”、血沉、C反应蛋白、过敏原检测等,以明确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接触过敏原,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抗体产生,从而减轻肾脏损害。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3.对症治疗:如出现高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接触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