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还可能出现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诊断需要依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辅助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肾脏病理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主要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较好,但部分患儿可复发或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预防感染、避免劳累、遵医嘱用药。
1.定义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综合征。
2.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量>3.5g/d,尿蛋白定性阳性。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水肿:可出现双下肢、阴囊等部位的水肿。
高脂血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
3.并发症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血栓、栓塞并发症:血液浓缩、高脂血症、肝代偿合成蛋白增加致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等因素,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部分患儿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急性肾损伤。
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长期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
4.诊断
依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定性阳性,可有红细胞、管型。
血常规:可有贫血。
血生化:白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肾脏病理:可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5.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给予正常量0.8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水肿时低盐饮食。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减少尿蛋白: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
主要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治疗药物,常用泼尼松。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
6.预后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较好,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后可缓解。但部分患儿可复发或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7.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