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中成药
脾胃虚寒的常用治疗中成药包括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剂等,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等功效,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同时可通过饮食、保暖等方式辅助治疗。
1.理中丸:由党参、白术(土炒)、炙甘草、炮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2.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制)而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3.小建中合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
4.香砂养胃丸:由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5.虚寒胃痛颗粒:由炙黄芪、党参、白芍、炙甘草、桂枝、干姜、大枣、蜂蜜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
6.温胃舒胶囊:由党参、附子(制)、炙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组成。具有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7.养胃舒胶囊:由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组成。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用于胃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胀痛,隐隐作痛,手足心热,口干,纳差,消瘦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症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儿童患者,如需使用中成药治疗脾胃虚寒,应谨慎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由于儿童的体质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蒜、胡椒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
总之,脾胃虚寒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使用中成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