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常识
主要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的急救方法及特殊人群温馨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要让患者立即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并拨打120,必要时做心肺复苏;脑梗死让患者保持安静,头偏向一侧,记录发病时间并拨打120,勿盲目降压;脑出血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拨打120,处理抽搐防二次损伤。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留意;儿童操作轻柔,心肺复苏按年龄调整;孕妇急救兼顾自身与胎儿,用药搬运谨慎。
一、急性心肌梗死
1.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保持环境安静,因为情绪波动和过度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此时严禁吸烟,防止因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刺激进一步加重血管痉挛和心脏负担。若患者有冠心病等病史,家人要迅速帮助患者找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让患者舌下含服。
2.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等。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心肌梗死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家人更要提高警惕,仔细观察。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如下: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循环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二、脑梗死
1.当怀疑发生脑梗死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随意搬动患者,特别是不要剧烈摇晃患者头部,防止因头部晃动导致脑血管损伤加重。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尽量稳定其情绪,因为血压过度波动可能加重脑梗死病情。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过程中,记录患者发病时间,这对后续医生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非常关键。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不要盲目给患者服用降压药,因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是机体为保证脑部血液灌注的一种代偿机制,盲目降压可能导致脑部血流灌注不足,加重病情。
三、脑出血
1.同样要让患者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避免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搬动,尤其是不要晃动患者头部,因为头部的晃动可能导致脑出血部位进一步出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因为血压过高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2.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口中有异物,要小心取出。若患者出现抽搐,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防止造成骨折等二次损伤,可以在患者上下牙齿之间垫上毛巾等柔软物品,防止咬伤舌头。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心脑血管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家属要格外留意。例如,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症状可能不明显,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且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急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遵循医嘱进行急救处理。
2.儿童:儿童患心脑血管病相对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导致类似症状。若儿童出现疑似心脑血管病症状,如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家长要保持冷静,尽快送医。在等待急救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和力度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型适当调整,一般婴儿按压深度约4厘米,儿童按压深度约5厘米。
3.孕妇:孕妇发生心脑血管病时,不仅要考虑孕妇自身安全,还要关注胎儿情况。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操作和药物。例如,若需要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用药。搬运孕妇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