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饮食注意什么
心脑血管病患者饮食需遵循多方面原则。控制脂肪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量低于总热量的7%,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每周23次鱼类、每天1015克坚果;控制胆固醇摄入,每天不超300毫克,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控制盐摄入在5克以下,少吃隐形盐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控制糖分摄入,少吃高糖食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选易消化食物、控制盐量,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碳水化合物,孕妇保证营养与优质蛋白,儿童保证能量营养且选好脂肪种类并培养健康习惯。
一、控制脂肪摄入
1.限制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减少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等的摄入,这类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每日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7%。例如,对于一位每天需要摄入2000千卡热量的患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15.6克(2000×7%÷9,1克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
2.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可适当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像三文鱼、金枪鱼等,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还有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但由于坚果热量较高,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15克左右。
二、控制胆固醇摄入
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每天不超过300毫克。要少吃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脑等,这些食物胆固醇含量极高,每100克猪肝中胆固醇含量可达288毫克;蛋黄也是胆固醇的重要来源,鸡蛋每天不超过1个,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
三、控制盐的摄入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要注意隐形盐的摄入,像咸菜、腌制品、加工食品等含盐量都较高,应尽量少吃。例如,100克榨菜中含盐量可达10克左右,要谨慎食用。
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每天可摄入50100克;还有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摄入量不少于500克,可保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水果每天200350克。
五、控制糖分摄入
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升高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要少吃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像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可达50克左右,应尽量避免饮用。
六、规律饮食
1.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和食量,有助于维持血糖、血脂稳定,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
2.少食多餐: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可减轻心脏和胃肠负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食物应选择易消化的,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油煎。同时,老年人味觉减退,可能会不自觉增加盐的摄入,要特别注意控制盐量,可使用一些香辛料来增加食物风味。
2.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除遵循上述饮食原则外,更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主食可选择一些粗粮与细粮搭配,如玉米、荞麦与大米混合食用。要定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
3.孕妇:孕妇患心脑血管疾病时,既要保证自身营养需求,又要考虑胎儿发育。在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的同时,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充足供应,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盐的摄入也要控制,但不能过度限盐,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具体可咨询医生。
4.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遵循心脑血管病饮食原则基础上,要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脂肪摄入不能过度限制,以免影响生长发育,但要注意种类选择,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益。同时,要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儿童养成爱吃甜食、高盐食物的习惯。



